2021「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」台灣館推選撒古流・巴瓦瓦隆代表參展
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21年「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
撒古流・巴瓦瓦隆(Sakuliu Pavavaljung)。圖/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©劉振祥 / Chen-Hsiang Liu
撒古流・巴瓦瓦隆,「邊界敘譜:光的記憶-撒古流個展」,1995 。圖/撒古流・巴瓦瓦隆,藝術家提供
對於本次參展,撒古流分享:「我一直認為,長年從事的藝術創作,
撒古流(1960-)以全方位的藝術社會實踐備受肯定。
撒古流在年輕時穿梭於部落之間作水電修繕,
為充分擴延台灣館於此高度競逐的國際藝術場域之對話網絡,北美館
策展人派崔克・佛洛雷斯(Patrick Flores)。圖/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
對於本次合作,佛洛雷斯表示:「撒古流・巴瓦瓦隆的創作來自一個
藝術家 撒古流・巴瓦瓦隆(Sakuliu Pavavaljung)介紹│
撒古流・巴瓦瓦隆(Sakuliu Pavavaljung),出生於臺灣屏東縣三地門鄉 (排灣族達瓦蘭部落)。成長於部落的藝匠家族,其作品不拘於任何形式,在繪畫、雕塑、裝置、建築等皆成果斐然。有感於傳統文化被移花接木、甚至漸次消逝,撒古流決定身體力行文化保存與復振。他透過田野調查訪談耆老的智慧並以圖文紀錄、搭建石板屋傳承文化象徵與精神、創作雕塑體現對傳統與現代文明交會的反思,以及開辦「達瓦蘭部落有教室」、發起「原民菁英回流」、「原民正名」及「還我姓氏」等民族自覺行動。其創作植基於日常社會實踐中,成為全方位的藝術家,使其於2018年榮獲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。近年來專注於排灣族古典哲學的思想與研究,並化為文字與繪圖方式呈現,2014年以所著《祖靈的居所》獲第38屆金鼎獎。重要參展經歷包含:2016年於臺灣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「邊界敘譜:光的記憶」、以及挪威科菲尤爾「RIDDU RIDDU」駐村藝術創作;2017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「裝飾的路——巴瓦瓦隆家族展」;2018年與2012年臺灣Pulima藝術節邀請展;2019年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蒙馬特區「CORRESPONDANCE#3」駐村創作等。
撒古流・巴瓦瓦隆,《排灣族婚慶系列-抬新娘》,2014。 圖/撒古流・巴瓦瓦隆,藝術家提供。
策劃人介紹 派崔克・佛洛雷斯(Patrick Flores)│
派崔克‧佛洛雷斯為菲律賓大學藝術研究系教授,曾於1997年至2003年間擔任系主任,他同時是馬尼拉瓦爾加斯美術館策展人。曾參與2000年「建構進行式:亞洲藝術新維度」(Under Construction: New Dimensions in Asian Art)及2008年光州雙年展「立場文件」(Position Papers)的策展工作。1999年以訪問研究員的身分前往華盛頓國家藝廊;2004年獲選為亞洲公共知識份子學人(Asian Public Intellectuals Fellow)。其出版著作包含《繪畫史:修訂菲律賓殖民藝術》(Painting History: Revisions in Philippine Colonial Art, 1999)、《卓越收藏:藝術、歷史以及國家博物館》(Remarkable Collection: Art, History, and the National Museum, 2006),以及《往日邊陲:策展在東南亞》(Past Peripheral: Curation in Southeast Asia, 2008)(其著作無中文譯本,書名皆為暫譯)。201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金;2011年,擔任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舉辦之展覽「全球當代:1989後的藝術世界」(The Global Contemporary: Art Worlds After 1989)顧問委員會成員,以及古根漢美術館轄下亞洲藝術協會成員(2011及2014年),並參與編撰藝術學術期刊《第三文本》(Third Text)東南亞專輯。2013年獲邀代表克拉克學院和菲律賓大學藝術系,在馬尼拉召開「東南亞藝術史發展」(Histories of Art History in Southeast Asia)學術研討會;2014年為洛杉磯蓋提研究中心客座學者,2015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菲律賓國家館策展人、策劃東南亞及東南歐當代藝術展「東南之南」。2019年擔任新加坡雙年展藝術總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