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:嚴選10件展品直擊(後篇)

2023年隨著本周第四屆「 Taipei Dangdai Art & Ideas 台北當代」於南港展覽館一館開幕,台北再度迎來了一個行程充實的五月。Taipei Dangdai不僅是Art Assembly在亞洲布局的首先指標,也是最多海外展商來台參展的藝博會(共計90間展商,其中18間20%來自台灣或在台灣設點,完整展商名單)。在展會中所呈現的藝術型態與趨勢,相當程度上也被視為觀察台灣藝術能量的風向球。若是將目光範圍擴大,Taipei Dangdai所反應出的動能也可被視為台灣在亞太藝術版圖的重要參考。
2023 Taipei Dangdai Art & Ideas 台北開放平台。圖/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
進入本屆 Taipei Dangdai的展場當中,許多的展品都是相當難得的。延續著昨日的報導, 持續為讀者們深入現場,搜尋優秀的藝術作品。並且再更進一步地觀察各方的趨勢。

【N01.采泥藝術】

董承濂 Nick DONG,《若水 Becoming Horizon》,W914xD914xH426 cm,鏡面壓克力、布料、鋁、音樂和動力組件,2021。影音/采泥藝術提供
長期進行概念藝術的探詢,台灣藝術家董承濂的裝置作品對於「體驗性」一直高度重視。本次也因應展會空間,重新製作了棚頂、打造沉浸式的空間體驗。作品《若水》源於疫情期間、在群體間蔓延的恐懼與不安。董承濂以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,模擬緩緩流動、波光粼粼的水流。讓觀眾在感受持續起伏又恆定不變的漣漪時,也被穹頂輕輕閃爍的光點包圍。而在作品中心漂浮旋轉的物件,像是凝結了一個水滴飛濺的切面。以輕鬆的詩意,展現一份撫慰感與平衡。透過提問:「是否人心也能夠如此?」為觀者們分享在疫情中一種可能的精神出口。
*作品《若水》首次發表於董承濂在USC Pacific Asia Museum 所舉辦的個展《Divine Immersion: The Experiential Art of Nick Dong》(2021)

【F12.MAKI Gallery】

多田圭佑 Keisuke Tada,《trace dimension 16》,248x394x6 cm,Oil acrylic and pigment on canvas,2021。圖/Taipei Dangdai Art & Ideas提供
熟悉電玩遊戲的日本藝術家多田圭佑,熱衷於在創作中模擬在虛擬世界裡的感官及感知。作品《trace dimension 16》延續近年的脈絡,以木板,磁磚、鐵鍊和顏料打造了一座古代遺跡般的大尺幅作品。作品本身並非有指涉性的主題故事,而是著重於再現科幻電影或電玩的「質地」。當這樣一個非現實物巨大地出現,讓作品像是「介於存在與不存在」之間的古董木門或某種能夠進入的通道。難以界定的作品樣態,將時間、空間與認知都解構。讓觀眾置身於做作品之前時,就彷彿置身在一方非現實的意識空間入口。

【E05.双方藝廊】

蘇匯宇SU HUI-YU,《白水 The white waters》,裝置大小依展場而定,三頻道錄像裝置 36'00",Edition of 6 plus 2 artist's proofs,2019。圖/Taipei Dangdai Art & Ideas提供
台灣重要的錄像藝術家蘇匯宇,近年常透過補拍的思維進行複合式的創作。並且在身體與裝置之間的交疊關係裡,展開對於個體 / 社會課題的討論。作品《白水》回訪自1993年田啟元的劇作,同時回應了古典神話「白蛇傳」由古至今的各個版本。角色們在不同的版本中,有著曖昧或對立等等的複雜關係。作品也從多方面,將其中「水漫金山」的章節重新詮釋。透過劇情和肢體的相互疊加,將情慾、物種(族群)和後人類主義的交錯與連結表現出來。在重新賦予古典故事想像的同時,也再次對於「錄像藝術如何提供感知?」展開了實驗。
*作品《白水》除了多屏幕錄像外,也曾發表過諸多不同型態的版本。如2019年參與《PERFORMA雙年展》、2020年參與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《Re:Play 操/演現場》、2022年參與《墨爾本RISING藝術節》等等。

REFERENCE

2023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 公佈 90 間參展畫廊名單及藝術計畫亮點
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3 公佈更多精彩藝術計畫

本文由 台灣藝術網 | 台北藝術發展協會 作者:台灣藝術網 发表,其版权均为 台灣藝術網 | 台北藝術發展協會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台灣藝術網 | 台北藝術發展協會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